網路熱賣
撰文=鄭國強 (攝影/鄭國強)
在中國市場曾具有「大眾鞋王」、「女鞋第1品牌」之稱的台資企業達芙妮,客歲10月底在香港生意業務所公布了前三季財報,從最新的數字顯示,其核心品牌營業發賣據點由2016年的4900個大減到2017年9月底的3917個,營業額也年闌珊約15%,股價僅剩0.45港幣擺佈,已很難再用「調劑策略」來诠釋其經營窘境。
憑據達芙妮在港交所公布的上半年中期報告中財報數字顯示,2017年顯示,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,達芙妮營業額年衰退19.6%至27億港元,而10月底公布的「未經審核的前三季度營運資料」(即未被會計師年終簽證),僅第3季度便關閉了375個銷售點,9月底的核心品牌業務銷售據點剩下3917個,連續第三年闌珊。
自創品牌加併購,達芙妮曾紅遍中國
達芙妮由台商朝工場在1987年成立,1990年月看準中國市場潛力,以自創品牌「達芙妮(Daphne)」進步中國,遇上中國國民所得起頭成長的年月,1995年,達芙妮國際在香港成功上市, 2004年,達芙妮國際再創第二個自有品牌「鞋櫃」,2010年,達芙妮收購了中國大陸的中高級品牌「愛意」(Aee)和「鞋櫃」(Shoe Box)。其焦點業務即銷售達芙妮、愛意、鞋櫃和杜拉拉(dulala)等品牌鞋。
2014年達芙妮的營收似乎達到了巅峰的103.5億港幣,獲利1.76億港幣,自2015年開始,達芙妮在中國市場開始「瘦身」,1年內淨關閉了827家分店,當年營收大減為83.7億港幣,股東獲利由盈轉虧,吃虧額為3.78億港幣。
財報上毛利率仍高,但營業費用、本錢等大幅腐蝕獲利,目睹全部市場轉壞,達芙妮官方下定決心止血,2016年一年內就關掉1030間分店,全中國剩下4900個據點,想必營收與獲利數字悅目不到哪裡去。
股價打了1折,分店少了4成
達芙妮2016年的完全財報,也拖到去年12月4日才通知佈告(通常爲4月底前發布),營收年闌珊22%來到65億港幣(約260億台幣),吃虧8.1億港幣(32億台幣擺佈),還跨越2015年的吃虧一倍以上(118%),2017年雖未公布全年數字,但核心品牌業務銷售據點由2016年的4900個大減到2017年9月底的3917個,不難想像其結果。
今朝達芙妮的股價約0.495港幣左右(代號 00210 HK),自2014年高點4.52港幣比起來已經打了快1折,而分店數3917家較2014闌珊了42%,但是闌珊不是達芙妮獨自碰到問題,在中國或香港上市的百麗,奧康(603001),千百度(010283.HK)等女鞋碰到一樣的窘境。例如現今中國第一「鞋王」百麗在兩年內也封閉了近1千家分店,而且宣布自港股下市,這一點,相信也是達芙妮的大股東最不樂見的。
重點新聞
★更多追蹤報道
陸镌汰戰激烈 台品牌大潰敗
尹衍樑算幸運!韓國兩大賣場沒買家接手在中國收掉9成據點
Google爭取中國市場,五大面向領會中國市場與當局
陸常識付費鼓起 搶占跨年舞台
大陸財經評論:中國資產治理市場泡沫化延續惡化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Yahoo奇摩新聞接待您投稿!對於這個社會巨細事有話想說?接待各界好手來發聲!用文字表達你的概念。投稿去—–>https://goo.gl/iy5TCA
本文來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9%81%94%E8%8A%99%E5%A6%AE%E9%9E%8B%E4%B8%8D%E9%81%A9%E5%90%88%E8%B5%B0%E特惠價